top of page

【​個案產業新知 - 穿戴型裝置的時尚化】

       繼PC、Mobile之後,穿戴式裝置(Wearables)被視為下一個極具發展性的潛力新星,其中尤其是智慧手錶(手環)裝置,更是相對發展最為成熟的產品。智慧手錶市場從2013年開始成型,但幾年來市場上始終缺乏旗艦級的商品,而導致市場反應不佳。直到2015年,科技巨頭蘋果正式推出Apple Watch,整個市場熱度才開始逐漸加溫(根據IDC統計,穿戴裝置的出貨量從2013年1000萬台成長到2015年7610萬台)。Apple Watch 在穿戴裝置市場的優勢在於其龐大的app 生態系,擁有完善的多功能應用,但是由於目前智慧手錶和手機的重疊性高,相較起來,一般人仍會傾向選擇使用手機,這將會使得Apple Watch 的用戶大多是偏向於對新潮科技接受度高的族群,民眾大多還是抱持著觀望的態度。而這根本的原因在於:對大眾來說,智慧型手機出現以後,手錶已從報時的工具轉變成平日搭配穿著的配飾,因此智慧手錶的多功能賣點無法成為影響人們購買的決定性因素,這樣的情況反而給了不以功能為重、主打時尚外型的智慧手錶製造商一個切入市場的面向,這也是本文接下來要討論的趨勢。

    時尚智慧手錶製造商看到了一個潛在機會,市場的用戶並非將智慧手錶視為手機的完全替代品,裝置並不需要那麼多且使用起來複雜性較高的第三方功能,用戶比較在乎基本功能穩定好用;至於複雜的地圖導航、通訊功能,仍然交給身旁的手機來處理。使用者將手錶視為一個與衣著穿搭的時髦配件,是時尚品味和個人風格的對外宣告。近十年來,以ZARA、H&M 為首的快時尚品牌席捲流行市場,快時尚市場強調「短、多、快」的特質,其實也可同樣套用在以時尚為首要訴求的智慧型手錶方面。時尚智慧手錶生命週期預期將會大幅縮短,而用戶將會不斷購買新型的款式跟以上流行趨勢;用戶也可藉由購買廠商推出的硬體功能模組、錶帶配件等附加零件來更新或是擴充自己的裝置。此外,當手錶被視作一個配件,就如同耳環、項鍊等飾品一樣,使用者並不會滿足於單一款式,而是會傾向大量購買,藉此擁有各種不同風格的款式,以用於不同的穿搭和場合輪流配戴。面對此種風潮,製造商也必須即時捕捉流行趨勢,快速推出多樣選擇、更具設計感的產品以滿足用戶的需求,這也代表著廠商必須擺脫手機和電腦的製造思維,從設計到上市的時程必須大幅縮短並且壓低成本。在未來,智慧手錶販賣的場所也不僅侷限在3C賣場或是品牌的直營店,購買的場景可以轉換到服飾店內,使用者在選購時,可由懂得時尚品味的店員從旁提供搭配建議,而不再只是強調手錶的功能;手錶廠商也可以和時裝業合作,針對特定款式的服裝推出可搭配的手錶款式,增加消費者購買的動機。目前市面上已有許多穿戴裝置結合時尚風格的實例。根據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的2017年第2季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報告,小米手環以出貨量 370 萬,17% 市占率拿下冠軍,首度超越蘋果、Fitbit 等廠商,坐上龍頭寶座。小米將手環定位在以輕量硬體功能(報時、心跳和呼吸檢測)為主的時尚運動配件,因此節省了軟體開發和感測器成本,將價格壓低至1000元不到。小米手環其實相當符合穿戴式裝置「快時尚」的特色,,低廉的價格、簡約時尚的外型讓消費者可以擁有多款手環以搭配衣著,而能奪得市佔。

    除此之外,傳統手錶的智慧化也是時尚穿戴裝置的另一個趨勢。瑞士鐘錶集團Swatch日前宣佈,Swatch將在2018年推出自己的智慧手錶作業系統,正式進軍智慧穿戴裝置市場。以Swatch為首的中階價位、設計感取勝的傳統機械手錶品牌在市場中仍有部分的優勢。目前傳統鐘錶所遇上最大的難題在於,時尚智慧手錶品牌的目標客群(大約15至40歲上下,喜歡時尚的年輕族群)現在已不太戴手錶,對他們來說:許多智慧手錶具備的功能仍無法取代片刻不離身的手機,手錶的剩餘價值可能在於搭配衣服、表露身份,或是在不方便使用手機的場合使用。面對如此困境,Swatch 可以憑藉其經典的錶面設計和機械構造為賣點,結合手錶廠商優系的電池續航力、自動上鏈技術,與Apple、Google兩大陣營以app為主的智慧手錶做出差異,反轉近年來偏愛配帶傳統鐘錶人數持續衰退的頹勢。Swatch 需強化自身手錶的設計感,再次喚醒大眾對於手錶經典、穩重、有品味的印象,並且搭配智慧功能搭上新興趨勢,重新創造新的品牌形象。因此,時尚智慧手錶製造商若要將產品定位於「時尚配件」,必須得塑造一波流行風潮,令消費者覺得必須購買時尚智慧手錶來搭配衣著、凸顯自己的品味,成為市場上持續的需求。另外,手錶製造商的生產鏈管理,如何壓低製造成本、縮短從設計到出貨的時程並且多樣款式同步進行,都是備受考驗的試煉。

bottom of page